一季度QDII基金资产配置风向“东移” 投资中国香港地区市值提升至逾2000亿元


  一季度,受外部因素扰动,多位基金经理大幅减仓美股,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市场。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基金一季报,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对中国香港地区的投资市值提升至2066.46亿元,相较去年末增加4.4%,市值占比提升0.55个百分点至48.89%。

  在调仓过程中,多位QDII基金经理分享投资策略,积极挖掘中国资产于全球市场的独特价值,特别是此轮中国科技行情迎来价值重估,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创新突破的驱动下,源源不断的配置机遇正在释放。

  凸显港股投资价值

  QDII基金对中国香港地区投资市值与占比提升,彰显港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另外,QDII基金投资美国市场的投资占比则有所减少,由去年末的43.46%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42.20%。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这背后存在三大驱动因素:其一,今年一季度港股表现优异,凭借科技、消费、创新药及汽车等板块的强劲表现领涨全球,吸引QDII基金加大配置以增厚收益;其二,港股市场估值长期处于低位,相较美股,其科技、医药等板块具备显著估值优势,且汇聚众多全球竞争力企业,为价值投资提供良机;其三,中国经济预期持续向好,DeepSeek推动科技产业价值重估,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等,进一步提振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信心,让基金经理对港股市场前景更为看好。

  作为投资境外市场的重要工具,今年一季度QDII基金面临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受外部波动冲击显著。多位QDII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表示,产品净值波动主要源自美国扰动因素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的影响。部分产品也减少了美股仓位。

  例如,国泰君安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发起(QDII)的基金经理张静与邓雅琨在一季报中表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呈现出‘高波动、低增长’的特征。地缘政治冲突与贸易壁垒升级形成共振效应,全球经济及贸易增速面临结构性放缓压力。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展现出相对较强的发展韧性,但复苏基础仍需巩固。”

  投资策略上,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摩根全球多元配置(QDII—FOF)基金经理张军在一季报中表示,该基金在报告期内小幅调整股票仓位和结构,减少美股成长型基金。

  科技赛道引关注

  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多位QDII基金转而将配置方向投向中国市场,拥抱“确定性”。

  上述基金经理张静与邓雅琨表示:“在美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港股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突破的推动下走出独立行情,科技核心资产重估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5.25%、20.74%。”

  同样关注港股的富国全球消费精选混合(QDII)一季报亦显示,该基金在本季度较快调整了美股仓位,大幅降低了美国可选消费配置,提升了对港股消费和互联网板块的权重。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研究总监郑明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海外市场对科技领域的压力,主要源于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担忧等多重因素。同时,资金正持续加码中国科技企业,这背后是对相关公司科技创新能力长足进步的认可,以及对新兴产业链产业升级所带来机遇的看好。

  在展望后市投资主线方面,张军提到将“关注中国科技产业政策红利等”。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吸引力,郑明吉表示,中国科技企业成长潜力巨大,在当前全球市场复杂多变形势下,蕴含着难得的投资机遇,这也促使了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其估值正从传统制造企业估值向成长性估值转变。

  在郑明吉看来,从全球资本流动视角来看,中国香港地区市场凭借其独特的金融地位与市场开放性,成为国际资本布局中国科技资产的优先选择地。对于A股市场,虽然现阶段长期资本流入尚不显著,但随着海外贸易格局逐步明朗化,以及各类风险的进一步释放,中国科技企业所处的投资环境将更加稳定且富有吸引力,预计后续会有大量资金流入A股,布局中国科技赛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