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风格切换

【一】

20251月,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撰写过一篇名为《再议泡沫》的投资备忘录。

这份备忘录的讨论主题非常有趣,因为截至20241231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经历连续两年的迅猛上涨后,取得了超过80%的“恐怖”涨幅。而更令投资者不安的地方在于,过去两年纳斯达克的疯狂拉升,并不能代表美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如果剔除涨幅最大的“AI七姐妹”,纳斯达克、标普500的阶段性有效涨幅,实际跑输过去20年的美股年度平均涨幅。

当美股市场由单一主题驱动,是否意味着“泡沫”正逐渐逼近破裂?

霍华德·马克斯在备忘录中简单对比了2024年的AI牛市与2000年的科网泡沫数据,但最终也没有勇气给出“泡沫确认”的结论。巧合的是,霍华德·马克斯年初不敢下的结论,最终在年底,由一众美国金融圈名人,进行了“委婉而温和”的表态——比如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电影《大空头》原型、做空次贷危机成名的迈克尔·伯里,以及近几年非常活跃的研究机构科贝西信。

根据科贝西信的研究,仅202510月,美股AI概念股的综合表现,超越美股消费股约20个百分点( 16% VS -5.5%)。但根据美联储的官方统计,AI概念股的大涨,或许也并非完全没有基本面支撑。

国金证券综合美联储官方数据,发现在2025年上半年,AI投资对美国实际GDP的拉动率,历史上首次超过私人消费——如果AI有泡沫,那么这个泡沫,至少在当下,或许也具备一定的统计数据支撑。

每日浸淫产业研究的投资大佬们,都无法对当下的AI投资达成统一意见;那么对于大部分普通基民而言,或许更不应该将自己辛苦获得的积蓄,赌博式押注于单一投资方向。

或许在科技发展前景并不明确的当下,适度配置部分价值风格资产,更有助于维持投资组合的鲁棒性。

【二】

什么是价值风格资产?许多朋友认为,估值相对偏低的资产,可以被定义为广义的价值风格资产。

这里有个问题,估值是动态的,当下看似低廉的估值,可能在基本面恶化后反而更加高估。因此,单纯以低估值定义价值风格,存在较大局限性。或许从投资收益的直接来源进行分类,更容易区分价值风格与成长风格的本质差异:

价值风格的收益,更多来源于当期现金流的分配;而成长风格的收益来源,则更多依赖未来盈利预期的不断上调。

综上,如果投资者希望将投资组合在成长-价值维度进行有效分散,或许适度配置红利风格资产,可能是相对估值指标,更有效的配置标准。

明确红利风格作为价值侧的配置目标后,如何进一步缩小考察范围?可能港股 央企可以构成相对清晰的筛选逻辑。

首先,为什么是港股?

根据招商证券20251012日发表的研报观点,20232024两个完整自然年中,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分红金额增速及分红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虽在政策引导下大幅提升,但在最终的股利支付率和股息率方面,依然落后港股市场。其中股息率指标的落后更加明显:

2024财年中,A股上市公司的综合股息率仅为2.5%;同期的港股上市公司同一数据,则高达4%。

近一步拆解不同类型港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后,招商证券得出了本章开头提到的第二个观点,即央国企在分红层面,积极性超过其它类型企业。

上图数据显示,2024财年中,香港本地企业的综合股利支付率最高,达到65%,但受经营因素及其它原因影响,高股利支付率并不能支持香港本地企业提供更高的股息率。相反,港股上市的内地央国企,反而达成了6.6%的最高股息率目标。

央国企为何能一枝独秀、给到如此优异的股息率数据?招商证券认为,或许源自央国企的“内需”特征——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极强的贸易环境,央国企因其首要满足内需市场的特征,反而受外部冲击较小,经营情况更为稳定。

【三】

明确港股、央国企、红利三大要素后,综合对比兼具上述三大因子的指数表现,招商证券发现:

202542日至831日为“冲突期”,202591日至102日为“缓和期”,中证指数旗下的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不仅在“冲突期”取得同类最高的14.86%涨幅,同样在“缓和期”取得-2.11%的同类最小跌幅。

除考察指数不同阶段的涨幅情况外,招商证券从PEPB等主流估值指标角度入手,同样验证了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安全边际:

在与同类指数、编制范围相近指数的对比中,截至20251010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PEPB,均显著低于其它可比指数。

从指数的行业分布角度分析,截至2025113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前两大权重行业分别为中证一级金融、中证一级工业行业,两者权重均位于30%附近,分布相对均衡。

拆解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列表,截至2025113日,该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的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国际、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神华、中国海洋石油,其静态股息率,均排名港股内地央国企股息率前20(数据来自招商证券20251012日研报)。

明确阶段性表现更加优异的指数标的后,考察其实际投资便利度,就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113日,国内共有4ETF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其中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的规模相对较大、流动性相对较好。

数据显示,自2025731日上市以来,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的份额持续净流入——尤其在9月中上旬,该ETF的份额出现阶段性大涨。其规模变动显著领先其它同类产品,并对其它产品的规模增长,起到一定前瞻作用。

【四】

随着近期美股科技巨头“循环投资计划”的连续公布,关于AI泡沫的讨论也在逐渐喧嚣尘上。然而虽然越来越多的投资大佬表达出担忧,但当前依然缺乏有影响力的投资者站出来明确看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期待准确押注单一赛道,从而博取超预期收益的想法,往往会反过来导致不必要的超额亏损——这里不仅是在讨论重仓AI赛道可能带来的非对称性波动风险,同样也适用于对价值风格进行适度配置的理念:

当前增加对价值风格投资工具的关注,并不代表看空以AI为代表的成长风格的长期趋势。毕竟具体的投资目标,应该完全匹配个人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或“唯一正确”的配置路径。

事实上,除上文重点分析的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外,投资者如果更侧重对A股价值风格投资工具的关注,也可以将红利 低波特征的红利低波ETF永赢(563690)、自由现金流特征的现金流ETF永赢(159223)纳入观察池。

当下国内并不缺乏多样性的被动投资工具,投资者的最大困惑,或许是如何优中选优,以及进行合理搭配。本文并不构成具体建议,仅提供观察资本市场的视角参考。

来源:楚团长聊聊天

本文同壁获得授权转载及分发至第三方平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