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背后:疫情反弹还是防控短板?

近日,我国部分城市百日咳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过去,百日咳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为何又呈现出上升势头?这背后是疫情反弹还是防控短板?本文将从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

病原学特点

百日咳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百日咳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呼吸道炎症和痉挛,从而引发持续性咳嗽,百日咳杆菌产生的毒素也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影响。

传播途径

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百日咳杆菌,易感染给周围人群,百日咳杆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疫情现状及原因分析

1、疫情现状

近年来,我国百日咳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为0.56/10万,较2010年的0.31/10万有所上升,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2、原因分析

(1)疫苗接种率下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由于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等方面的担忧,疫苗接种率有所下降,导致百日咳的发病率上升。

(2)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百日咳杆菌的耐药性增强,使得抗生素治疗效果减弱,病情难以控制。

(3)环境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大,空气污染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4)防控意识不足:部分家长和医务人员对百日咳的防控意识不足,导致病情诊断和治疗不及时。

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百日咳疫苗接种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推荐在婴儿出生后2、4、6个月时进行接种,家长应按照免疫规划,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2、加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等,都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措施。

3、加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控: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4、提高防控意识:医务人员和家长要加强对百日咳的认识,提高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

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现象不容忽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抗生素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切实降低百日咳发病率,政府、医疗机构、家长和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关注儿童健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