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专题】利好因素集中粕类强势上涨

  研究员:陈界正

  期货从业证号:F3045719

  投资咨询证号:Z0015458

  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宽幅震荡后,近期国内豆菜粕市场利好因素集中体现,盘面受此提振呈现较大幅度拉涨。豆粕市场近期利好主要体现在成本端上,在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快速下调的背景下,美豆成本端支撑已经明显增强,虽然后续可能仍然存在潜在利空,但供应端的下降将在较大程度上限制豆粕价格的回落空间。而对于菜粕方面的利好则主要体现在国内自身供需上,在中国对加拿大颗粒菜粕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国内进口颗粒菜粕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并且在对加拿大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情况下,国内进口加拿大菜籽数量也在减少,菜粕整体供应端下降明显。随着中国对加拿大菜籽初裁结果的公布,加拿大菜籽倾销行为基本已经确定,虽然当前只是在加征保证金的阶段,但后续最终裁定结果如果认定存在倾销,则将确定加征关税,而且与前期反倾销调查存在不同的是,当前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这对于国内菜籽到港的影响是具有比较明确影响的,在此背景下,国内菜粕供应将更多转向进口其他国家菜籽以及菜粕的方式进行。因此,近端来看,供应紧张情况将比较明显。

  在排除政策方面出现反复的情况下,利好因素明显集中,预计国内豆菜粕盘面将呈现偏强运行态势,尤其对于菜粕01合约而言,如果没有新增来源情况下,价格上涨动力将相对比较明显,后续上涨空间将更多受制于豆粕以及其他替代来源上。对于豆粕而言,在美豆平衡表收紧的情况下,成本端支撑比较明显,后续或有望进一步抬升,并且在国际大豆后续新增产量相对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总体平衡表宽松空间相对受限,国内豆粕利多因素可能更多集中在远月方面。

  一、菜粕近月供需紧张 低价差或为限制需求主要动力

  在为期近一年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内进口加拿大菜籽一直成为影响菜粕市场的重要变化因素,根据海关进口数据显示,虽然24/25年度国内进口加拿大菜籽数量仍然维持高位,但进口量呈现逐月减少的态势,自今年3月国内对加拿大菜籽粕,菜籽油加征关税以来,国内进口菜籽数量呈现明显下滑,在4-5-6月期间,进口加拿大菜籽数量仅96万吨,低于去年同期146万吨以及前期的高进口水平。可见关于中国对加拿大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一直存在。本次反倾销初裁结果没有太多意外,国内油厂买船也一直比较谨慎,近期中加贸易冲突一直存在,两国贸易制裁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本次初裁结果认定了加拿大菜籽存在倾销行为,征收保证金比例为75.8%,这也意味着如果后续在终裁中认定加拿大菜籽存在倾销的情况,则大概率将采取征收关税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油厂进口加拿大菜籽缺乏价格优势,而且在途菜籽在通关上也会存在各种问题。在当前背景下,油厂后续进口菜籽数量将明显减少,不过由于当前市场并没有对于进口加拿大菜籽给出太高期望,至少按照前期盘面价差来看,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一定程度反应了对于后续供应紧张的担忧。当前国内进口加拿大菜粕口径基本已经切断,如果进口菜籽继续切断,则意味着国内后续可能难以使用加拿大菜粕,在此背景下,菜粕供应将较此前明显收紧。

  加拿大菜籽进口减少后,后续菜粕供应主要通过进口其他地区菜籽或者直接进口菜粕实现。其中包括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进口菜籽,但是由于澳大利亚菜籽新作上市时期并未到,俄罗斯菜籽能够进入国内数量也比较有限,因此后续直接通过进口菜籽补充空间其实相对比较少,后续新增进口可能主要通过直接进口菜粕实现,主要地区包括俄罗斯,阿联酋,印度等地,其中阿联酋菜粕用于最终交割或为最主要的供应来源,但是阿联酋地区菜籽压榨量相对有限,可以直接进入国内的货源其实也相对比较紧张。俄罗斯近年来出口至中国菜粕数量明显增加,同时近期国内也一直在尝试购买印度菜粕。但总量来看,都相对比较有限,并且由于品质差异,最终可能难以实现大规模添加利用。因此,从总量方面看,后续进口菜粕仍然相对较少。

  按照当前平衡表反应来看,如果后续国内完全不进口加拿大菜籽及菜粕,意味着后续国内实际表观需求将较当前呈现大幅下滑,这对于豆菜粕价差抑制比较明显。因此,虽然豆菜粕盘面价差已经呈现明显缩小,但在供应偏紧的情况下,整体价差压力仍然相对比较明显,尤其在当前整体库存已经相对偏低的水平下。所以,如果后续菜粕供应端不出现实质变化的情况下,菜粕仍然需要通过较低的价差对需求进行抑制,受此影响,预计菜粕整体将以偏强运行为主。

  澳大利亚菜籽出口量虽然较大,但可能难以完全给到中国国内,主要基于几方面因素考量。首先,澳大利亚菜籽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欧盟,日本,墨西哥等地,其中有一部分与加拿大产生重合,在加拿大菜籽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部分需求转向加拿大。由于今年乌克兰菜籽减产,欧盟地区可能会将一部分需求转向其他地区,并且,由于中国进口菜粕中有较大一部分来源于阿联酋,如果澳大利亚完全将菜籽出口至中国,则后续可能对于颗粒菜粕进口数量也会减少,因此主观预计澳大利亚出口至中国菜籽数量可能难以突破200万吨,这使得中国进口菜籽数量将相对偏紧,而进口菜粕方面,来源地主要集中在阿联酋,俄罗斯,印度等地。因此,即使切换至新年度来看,菜粕市场供需仍然不算宽松,菜粕需要相对较高的价格对需求进行限制。

  二、豆粕成本端利多明显 中期价格支撑仍然存在

  昨日公布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明显偏利多,主要体现在对于面积的大幅下调上,本次月度供需报告对于面积的下调的确超过市场评估情况,虽然单产有所上调,但整体产量仍较此前有所下调。市场对于本次种植面积的下调主要解读为转到玉米及其他作物上,从种植利润上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此外,本次报告对于美豆旧作压榨评估也比较乐观,虽然当前美豆旧作压榨量相对较大,但整体完成情况并不好,如果按照月度供需报告给到的预估,则意味着后续几个月美豆压榨同比增速要进一步快速增加,这在当前情况来看,调整难度可能相对较大。不过由于月度供需报告本身对于市场指导意义相对较强,因此盘面在短期内调整空间不会太大,月度供需报告后续可能仍然是市场运行的主要依据。当前美豆市场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这取决于宏观方面变化,不过如果在中国正常进口情况下,美豆平衡表可能将呈现明显收紧状况。

  中国后续进口美豆数量对于后续豆粕价格影响较大,具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一种情况是中美继续存在冲突,那么中国可能直接不进口美豆,则后续国内大豆供应可能通过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形式进行补充,考虑到其他国家可供出口数量有限,对于豆粕或相对以偏利多为主。而另一种情况是中国进口美豆恢复正常,由于今年美豆种植面积下降,同时积极拓展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如果中国对于美豆进口有所恢复,那么美豆新作平衡表将呈现明显收紧状态,美豆底部支撑相对坚挺,国内豆粕成本端表现较强。相对比较偏空的是中国以进口其他国家大豆为主,进口少量美豆补充,这种情况对于国内供需以及成本端都缺乏利好,豆粕上涨空间受限,但在美豆产量出现下调的情况下,预计成本端进一步下行空间也将有所受限。

  从更长周期来看,全球大豆供应逐步增加是价格下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近年来巴西种植利润的逐步下行,巴西新作种植面积增加难度已经比较大,这使得新作整体平衡表或将以收紧为主,这对于国际大豆价格产生一定支撑。因此整体来看,虽然国际大豆当前仍然缺乏比较明显的上涨动力,但下方支撑比较明显。

  三、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面 但影响情况或比较有限

  当前粕类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面。虽然中国已经对加拿大菜籽做出了倾销的初裁认定,但一旦出现变化,盘面上可能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菜粕价格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松动。对于豆粕方面情况也同样如此,中国进口美豆数量如果比较少的情况下,对于成本端以及国内供需的利多都比较有限。

  第三部分 综合分析

  近期国内豆菜粕利好体现,盘面整体有所反应。其中豆粕方面的利好受成本端整体支撑比较明显,这对于整体粕类影响支撑可能都将有所增加。菜粕在政策影响下,或将同样以偏强运行为主,并且近端供应紧张情况更加突出。从当前市场表现情况来看,整体粕类对于利好反应相对比较稳定,如果后续继续存在利多因素拉动,则盘面仍有进一步走强可能。不过需要提示的是,对于当前价格上涨,在国际蛋白原料供应宽松的背景下,宏观方面变化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