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量化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不谈枯燥的代码和公式,来聊点有意思的—那些顶级量化大佬是怎么"栽跟头"的。
想象一下:一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华尔街顶级交易员组队打游戏,结果被一个叫"黑天鹅"的BOSS团灭了...这就是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
1994年,当你可能还在为小学数学题发愁的时候,华尔街诞生了一家叫LTCM的对冲基金。这可不是普通团队—他们有:
这简直就是量化界的"复仇者联盟"啊!他们跟老虎基金、量子基金、欧米茄基金并称为当时的四大量化基金
。
LTCM的策略其实挺接地气,用大白话说就是:找市场上"定价不合理"的同类资产,便宜的买入,贵的卖出,等它们价格回归正常后获利。
举个例子:假设你发现两种几乎一模一样的茅台酒,一瓶在北京卖3000元,一瓶在上海卖2800元。聪明如你,肯定会在上海买入,北京卖出,赚取200元差价,对吧?
LTCM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他们玩的是国债、公司债这些金融产品。他们坚信:市场终究是理性的,价格差异最终会消失。
这套"捡钱"模式简直太香了!LTCM在1994-1997年间:
投资者疯狂涌入,资金规模迅速膨胀到50亿美元。但是,他们不满足于这些"小钱" ...
LTCM决定加杠杆!不是加一点点,而是加到离谱的程度:
这就像你有1万块钱,却借了24万去炒股,还控制了整个小区5%的房产...
1998年8月,俄罗斯突然宣布:"对不起,我们不还钱了!" (债务违约)
市场瞬间陷入恐慌:
这就像你预测北京和上海的茅台价差会缩小,结果突然间北京的涨到了4000,上海的跌到了2000...
LTCM的模型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月内,LTCM亏损了44亿美元,资产缩水90%!最终,美联储不得不组织华尔街大佬们凑了36亿美元救市,避免了金融系统崩溃。
记住,在量化交易的世界里,不是最聪明的人赢,而是能活到最后的人赢。LTCM的天才们最终栽在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上:市场可以非理性的时间,比你的资金能坚持的时间长得多!
下次当你写出一个回测收益率300%的量化策略时,别忘了问自己:如果来一只"黑天鹅",我的策略会怎样?
(注:点我红色头像旁边有个咨询TA,加我微或者电话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