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责任,看中国太保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答卷

心怀责任,肩负担当。

从过去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太保一直将“责任”刻在了企业经营的“骨血”中。

翻看过去的十多份报告,从一开始的社会公益到现在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一系列指引的全方位动作,可以看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的中国太保,其社会责任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朝越发完善的体系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与国策同频共振、与“双减”目标同行,还是与相关利益方协同发展……如今,中国太保正在交出一张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答卷。

同频国策,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社会的“稳定器”,保险的天职即是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天然一体。在中国太保看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织密健康保障网,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是中国太保可持续发展“责任力”的体现。

具体来说,针对“健康中国”战略,中国太保全面启动“大健康”战略,以广大客户群体为基础、以保险支付为手段、以投资健康医疗产业为牵引,建设“保险 ”新生态。据了解,中国太保已经和头部的医疗机构、投资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的战略合作。例如,2022年中国太保携手广慈纪念医院推进“保险 医疗”深度融合,不断探索高端医疗与保险服务的创新实践;中国太保旗下太医管家是国内专业的一站式家医及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已自建医生团队近300人,并深度绑定500 外部专家,通过AI赋能双医工作模式,7×24小时为用户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同时,为助力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国太保承办各类政府医保合作项目覆盖1.7亿人,参与全国40个惠民保项目;针对老龄化挑战,中国太保近几年持续发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已在上海、成都、大理、杭州等11地落地12家“太保家园”,初步完成养老产业全国布局。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太保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城镇化战略等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工程,推动各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产业高端化、践行普惠金融等多维度,均有中国太保的身影闪现。例如,2022年,作为快舟一号甲试验卫星独家承保单位,中国太保提供了火箭保险、火箭发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相关保障;又如,中国太保在国内首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重点关注及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环保绿色及涉及节能减排相关企业。

而历经6年的振兴乡村“太保红”更是体现了中国太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助力作用。数据显示,中国太保迄今仍有273名干部驻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贫保”已推广至1160个县区,提供保险超过35万亿元。

助力“双碳”,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绿色低碳是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必选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

中国太保作为绿色金融的践行者,在保护生态环境、聚焦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改造、助力绿色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发布多款创新型绿色保险产品,积极探索绿色投资,以实际行动传递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在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中,处处闪现着“太保绿”的身影。

在绿色保险方面,全国首单碳汇湿地生态价值保险、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保险均出自中国太保。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太保开发了县域巨灾指数保险产品“安惠保”、生态环境碳汇保险、碳资产损失类保险、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近40款,目前服务绿色转型的保险产品近100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发布系列绿色金融产品之外,中国太保已在绿色保险体系化方面更进一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于2022年7月创新构建了可持续(绿色)保险标准和编码体系,包括服务绿色转型、服务民生福祉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韧性、服务对外开放提质四大类别,涵盖12个领域,22个细分领域,47个业务范围。

而在2022年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联合太保产险引入碳普惠机制,开展“零碳进博·零塑办博”碳普惠行动计划,邀请所有参会人员记录他们参加进博会期间的碳足迹,测算并抵消个人碳排放量,为我国碳普惠体系建设贡献实践案例。数据显示,第五届进博会期间,近6万人参与了这一行动,抵消约3300吨个人碳排量。

同时,中国太保还积极参与绿色国际组织,签署了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UN PSI)和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同时还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旨在更高水平提供绿色保险服务。

除了负债端对“双碳”目标的助力,在资产端,中国太保同样重视“绿色”这一成色,发挥险资的优势,致力于以债权投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参与能源、环保、水务、防污等项目建设。例如,中国太保陆续投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发行的多期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发行了24亿元“太平洋—中节能风电基础设施债券投资计划”;为了解决黔西北地区城镇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缺水矛盾,中国太保发行了30亿元的“太平洋—贵州水头夹岩项目债权投资计划”等等。

而在绿色公益方面,中国太保捐款3330万在青海三江源种植公益林2000余亩,成就了一抹守护家园的鲜亮“太保绿”。

协同共进,携手相关利益方可持续发展

在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太保深知通过自身力量影响利益相关方的重要,中国太保持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品牌责任传递给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实现协同发展。

对于员工,中国太保不仅提供关爱、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并在员工培训中,积极践行ESG理念和绿色人才发展理念,加强人力资源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同时引进和培育相关ESG战略研究分析人才。

对于客户,中国太保则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优化卓越的“太保服务”供给能力,实现“产品 服务”双轮驱动、创新商业模式,将“智慧、责任、温度”的太保服务带到人民群众身边,并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国太保自2015年便已有持续改善客户服务的相关制度,引入客户体验评估工具NPS(客户净推荐值),2022年NPS表现稳中向好,客户黏性持续提升。

尤其在适老化服务方面,中国太保搭建“线上 线下”有机结合的适老服务体系。例如,在线上,中国太保改造完善适老“轻技术”开发应用,主要触客界面适老化改造,提供更精简的功能、更大字体、更简便的操作,并完成95500客服热线适老化改造,实现60周岁以上客户一键接入人工服务。在线下,则做实传统柜面人工专属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享通道、按需设立“长辈窗口”,择优选配专员随身服务,为年龄大、残障等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对于供应商,中国太保采取责任采购的机制,在供应商准入环节,实行公开征集、内外部推荐、供应商自荐等,凡有意向参与公司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通过采购部门登记相关信息,并签署ESG承诺书。

对于合作伙伴,中国太保不断深化与部委、省市政府、行业龙头、地方头部企业的合作关系,以“战略合作,开放共赢”的站位扩大“朋友圈”。

对于弱势群体,传递希望的“太保蓝”更是频频闪现。例如,中国太保设立太保蓝公益基金,捐赠2200万关爱老年认知障碍和“星星的孩子”。又如,中国太保持续开展“责任照亮未来”爱心助学活动、联合满天星公益开展“点亮希望•梦想发芽”童书乐捐活动等,亦为儿童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站在岁末年初的新起点上,中国太保即将开始ESG三年规划的新旅程。据了解,这份名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规划》(2023-2025)的崭新战略文件,将从专业服务绿色转型、民生福祉提升、实体经济韧性、对外开放提质四大领域,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验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全力打造中国太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相信随着战略的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进一步推动“长期主义者”中国太保在未来结出更多高质量发展果实。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