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创业菁英汇聚上海这个“创业营”,推动科创项目从“纸上蓝图”变为“落地实景”

  摘要:海内外创业菁英汇聚,解锁全球化视角与跨境出海机遇

  9月23日,作为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人才创业周主要活动之一的2025“创未来”——“Start up”创业菁英训练营(简称“创业营”)在沪开营。

  解锁全球化视角与跨境出海机遇

  本届“创未来”——“Start up”创业菁英训练营由市委人才办、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人才局指导,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简称创业基金会或EFG)、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简称市海促会)主办。

  海内外创业菁英汇聚“创业营”。主办方供图

  主办方介绍,本次创业营为期三天,第一天为开营仪式,并邀请中科创星执行董事薛驰做主题演讲,另邀请高校学者、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围绕“概念验证项目与高校、企业、资本的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圆桌对话,特邀创业者进行创业话题分享;第二天安排学员走进临港滴水云厅,系统了解临港新片区整体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与临港新片区内先导产业企业互动交流,由相关负责人为学员们讲解临港新片区整体发展规划,同时邀请创业企业代表分享实战经验;第三天则是“创业与商业的关系”课程培训,以及参访“天使基金”资助企业“帆书”(原樊登读书)并安排课程学习。

  海内外创业菁英汇聚,解锁全球化视角与跨境出海机遇。2025年创业营广聚英才,共收到217名海内外大学生青年创业者报名。其中,20至30周岁的青年创业者占比达62%,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最终入选的80位学员中,40%来自上海高校,46%来自除上海外其他国内高校,14%来自国外高校。入选项目中,人工智能项目数量拔得头筹,占比24%;紧随其后的是消费服务(16%)、医疗健康(13%)、文娱体育(10%)、金融服务(10%)等。入选项目的分布不仅反映了青年创业者对当下创业热点敏锐洞察,也反映了全球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为入选项目搭起“落地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创业营拓宽了招生渠道,通过对接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和科研院所,遴选科技含量高的早期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通过渠道的拓展和对创新源头的挖掘,将助力早期科创项目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主办方供图

  生态赋能,不只是培训,更是入圈。本次创业营紧密结合临港新片区最新的人才政策导向和创新生态布局,将组织“企业——创业人才面对面”活动。通过理论与实战、项目与生态、本土与国际的无缝衔接,学员们将借助此次创业营,从课堂直接走进未来产业的“中心地带”,直观感受新片区产业链前沿科技发展的速度、创业生态的温度和放眼国际创新出海的广度,从而更快提升禀赋能级,“破壁出圈”。

  “2023年回到国内,选择了在上海开始AI方向的创业,因为这里满足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刚开始从零创业的时候,还是有些迷茫的。但上海的创业氛围很足。”活动现场,2023年海聚英才创业营学员、“天使基金”资助企业代表最终序列(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最终序列”)CEO殷晓晗回到创业营讲台,向“学弟学妹”们倾囊传授创业秘籍。

  据悉,“最终序列”是一家服务特种应用场景,以垂类私有数据赋能、AI空间智能多模态为技术核心,具身类脑的创业新锐公司。殷晓晗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23年9月他入选首届海聚英才创业营,培训后他通过投资人闭门会评审,获得了天使基金“雏鹰计划”50万元公益资助。在海聚英才平台的赋能和EFG“天使基金”的加持下,殷晓晗和团队的发展如虎添翼,两年间已先后拿下国家电网、江苏有线、大唐能源、昆山易迪森等大客户订单,2024年其公司实现营收达1222万元。2024年12月殷晓晗获评浦江人才,2024至2025年公司也获评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更是获得了北大概念基金投资。殷晓晗和“最终序列”的迅速发展,成为了海聚英才创业营以“培训 资源”赋能、吸引归国人才创业模式形成“闭环”的最好例证。

  本届创业营将继续为入选项目搭起“落地快车道”,依托临港地区的创业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等一站式落地服务,帮助创业项目快速落地生根。创业营结束后,创业基金会持续跟踪全流程,提供“培训——闭门对接会——资助落地”的闭环服务,组织投融资路演和“天使基金”闭门会评审,邀请银行、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等金融界人士参加,满足不同阶段创业项目的资金需求,提高后续实际落地率与融资匹配效率,推动科创项目从“纸上蓝图”变为“落地实景”。

  头图为“Start up”创业菁英训练营在沪开营。主办方供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