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定币日益成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圆币科技(全资子公司为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取得香港“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资格,正从合规入口、支付网络和现实世界资产(RWA)场景三条线路着手,意在卡位港元稳定币市场,并在政策红利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构建其差异化策略。以下将从政策环境、产品与场景、合规优势、竞争结构以及商业模式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香港在2025年5月21日通过并公布《稳定币条例草案》,5月30日刊登于宪报,标志其成为少数为法币稳定币建立规则的司法区。监管机构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接受发牌制度,并且必须具备合格储备资产、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交易(KYT)机制。圆币科技作为首批进入“沙盒”计划的机构之一,已有参与机会。
在监管之外,香港政府亦推动数字资产与支付基础设施的整合,用于跨境支付、数字法币与代币化资产结算。圆币科技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港元挂钩稳定币(HKD-挂钩)有机会在跨境贸易、虚拟资产交易及RWA场景中获得先发优势。合规门槛较高的背景下,早期取得牌照或有利于构建用户信赖与市场入口。
圆币科技计划发行与港元1:1挂钩、基于公共区块链的稳定币HKDR。该币种旨在通过公链实现透明、安全的货币数字化,并服务于支付及商业应用。公司行政总裁刘宇曾指出,首阶段主推港元稳定币,未来可能发行其他币种,并且在RWA领域展开布局。
产品层面,圆币科技将从三类场景切入:跨境支付、持牌交易所的虚拟资产交易以及现实世界资产(RWA)上链及流通。在跨境支付中,稳定币可提供1:1法币兑付、链上清算的可能。在持牌交易所场景中,用户可使用该稳定币参与数字资产交易。在RWA场景中,稳定币可成为资产代币化后的支付或流通媒介。这些方案使得产品布局具备较强的系统性。
圆币科技因其合规布局被纳入香港金融管理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之列,并正推进港元稳定币的发行准备工作。因为符合监管要求、接受监管机构沟通,公司在合规路径上具备较好基础。这在竞争中意味着其能够相对安全地开展业务。
除了稳定币,公司还拥有支持数字法币支付的“圆币钱包”及法币支付账户服务,其商业背景包括Web 2至Web 3的桥接。公司由香港金管局前总裁出任董事会主席,管理团队融合银行与互联网背景。这样的资源配置为其合规路径与生态构建提供支撑。
在香港首批稳定币发行人中除圆币科技外,还有其他互联网大厂或银行背景的机构申请港元稳定币。与这些大体量公司相比,圆币科技虽然起步时间较晚、规模尚小,但利用合规插入点以及支付与Web3的连接潜力,正在构建自身模式。市场总规模截至2025年5月末全球稳定币市值约2500亿美元,五年增长十倍以上。
与汇聚大量资产、主打美元挂钩稳定币的机构相比,圆币科技选择以港元为起点,并注重跨境、交易所、RWA三类场景。该路径使其可以在香港财政及贸易中心地位的优势下,切入港元稳定币细分市场。此外,通过其钱包与支付服务,公司有机会整合稳定币生态上下游资源,这或构成较强竞争壁垒。
稳定币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其底层挂钩资产(如银行存款、短期国债)产生的利息收益。圆币科技行政总裁刘宇指出,其商业模式将从支付服务、交易平台服务及RWA服务中获得收入。通过这些场景,公司可使稳定币不仅停留在发行,而是进入流通与服务环节。
未来,公司计划将稳定币扩展至多币种发行、RWA资产服务等。通过合作钱包、交易所、跨境支付平台等构建生态,当稳定币在实际场景中流通频次提升,其价值获取能力将增强。公司已与钱包服务商建立合作,为港元稳定币的跨境应用提供基础设施。
圆币科技在香港稳步推进其稳定币业务,从合规入口到场景应用的布局显示其方向具有战略可行性。公司通过支付钱包、交易所入口、RWA资产服务三个维度构建生态,有望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应用路径。同时,香港的监管框架为法币稳定币提供了政策配套,在这一背景下圆币科技具备相对有利的先发位置。然而,用户在参与此类项目时应明白:稳定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激烈,场景落地尚需时间;合规路径虽已开启,但各地监管规则仍在演化中;底层资产结构、服务频次、生态网络活跃度等关键因素仍需观察。因此,用户应在对公司商业模式、生态建设、监管环境及资产结构有清晰理解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参与方式,以较稳健的姿态进入这一领域。
关键词标签:圆币科技,RWA,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