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并被寄予了革新众多行业的厚望,正如任何新兴技术在发展初期都会遭遇的“野蛮生长”阶段一样,区块链的光环之下,也滋生了不少骗局,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看中了区块链的“高热度”和“技术复杂性”,将其作为幌子,精心设计出各类陷阱,意图收割“韭菜”,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
骗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空气币”与传销币: 这是最常见的区块链骗局,骗子们往往打着“革命性项目”、“千倍币”、“下一个比特币”等旗号,通过编造虚假的白皮书、虚构团队背景、夸大技术应用前景等方式,发行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或技术支撑的“空气币”,他们利用社交媒体、社群、直播等渠道进行狂热宣传,制造“暴富”神话,吸引投资者高价买入,一旦资金募集到位,便卷款跑路,导致币价归零,投资者血本无归,更有甚者,采用传销模式,发展下线,层级返利,最终崩盘。
虚假ICO/IEO: 首次代币发行(ICO)和首次交易所发行(IEO)本应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渠道,但却被不少骗子滥用,他们以“区块链创新”、“融资即回报”为诱饵,出售所谓的“代币”,承诺超高回报,这些项目往往缺乏真实的业务模式、清晰的盈利路径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融资目的纯粹是为了圈钱,投资者购买的代币要么无法在正规交易所流通,要么上市后迅速破发。

“区块链 ”概念炒作: 一些传统行业企业,甚至是一些与科技完全不沾边的企业,为了蹭热度、拉股价或吸引融资,强行将自己的业务与区块链进行“绑定”,发布一些含糊不清的“区块链 ”概念,区块链 农业”、“区块链 医疗”、“区块链 养老”等,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应用区块链技术,或仅是做了极表面化的尝试,纯属概念炒作,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

虚假区块链应用与平台: 骗子们会开发一些看似功能齐全的区块链APP或平台,区块链游戏”、“区块链理财”、“区块链社交”等,这些平台可能初期会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用户尝到甜头,诱导其投入更多资金,但实际上,这些平台要么是纯资金盘,靠后来者的资金支付先前的收益;要么所谓的“区块链”功能只是幌子,后台数据可随意篡改,不具备真正的区块链特性。

“杀猪盘”升级版: 传统“杀猪盘”也开始与区块链结合,骗子通过社交平台建立信任,然后以“内幕消息”、“独家代投”、“高收益区块链项目”等为诱饵,引导受害者将资金转入其指定的虚假区块链交易平台或钱包,最终实现诈骗。
骗局为何能得逞?
如何防范区块链应用骗局?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当它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成为骗取钱财的工具时,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更会败坏区块链技术的声誉,我们既要对区块链技术保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也要对其背后的骗局保持高度警惕,唯有加强监管、普及知识、提升投资者素养,才能让区块链技术摆脱骗局的阴影,真正发挥其改变世界的力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擦亮双眼,理性判断,是避免成为骗局受害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