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以太坊(Ethereum)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长”,它以其智能合约功能开创了去中心化应用(DApps)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先河,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繁荣的开发者社区和生态系统,正如一个家庭中可能会有性格迥异、选择不同道路的兄弟一样,以太坊的“基因”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叉”或“启发”出了许多备受瞩目的“兄弟链”,这些“以太坊兄弟”们,或是对以太坊的某种局限性进行改进,或是在特定领域深耕,共同构成了区块链领域多元发展、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的壮丽图景。

“长兄”的担当与“分家”的必然——以太坊的“硬分叉”兄弟
提到以太坊的“兄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直接从以太坊区块链“分叉”出来的项目,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 ETC)。
2016年,The DAO事件引发了以太坊社区的巨大争议,为了挽回投资者的损失,以太坊社区通过了一次具有争议性的“硬分叉”,回滚了交易,形成了新的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以太坊,而另一部分社区成员则坚持“代码即法律”的原则,拒绝这次硬分叉,保留了原始的链,并将其命名为“以太坊经典”。
可以说,ETC是以太坊“血缘”最直接的“兄弟”,它继承了以太坊最初的愿景和代码,但在哲学理念上与以太坊产生了分歧,这次“分家”虽然充满了争议,但也体现了区块链社区对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核心价值的不同理解,ETC至今仍活跃在市场上,坚守着自己的道路。

“能力超群”的弟弟们——Layer 2扩容方案
如果说ETC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么以太坊的各种Layer 2扩容方案,则更像是以太坊精心培养或寄予厚望的“能力超群”的弟弟们,以太坊主网虽然安全、去中心化程度高,但其交易速度(TPS)和交易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Layer 2方案应运而生,它们在以太坊主网之上构建,通过将计算和状态迁移到链下或优化交易数据的方式,大幅提升交易效率并降低成本。
这些Layer 2方案,虽然不是独立于以太坊的新链,但它们在功能上极大地拓展了以太坊的能力,承担了以太坊“分身”和“加速器”的角色,是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兄弟力量”。

“志同道合”的表亲们——EVM兼容链与以太坊精神传承
除了直接分叉和Layer 2,还有许多区块链项目,它们并非直接从以太坊分叉而来,但却高度兼容以太坊的虚拟机(EVM)和智能合约标准,这些项目可以看作是以太坊的“表亲”或“精神兄弟”,它们共享以太坊的开发者生态和工具,致力于在不同的共识机制或治理模式下,实现类似以太坊的愿景。
这些“表亲”们,一方面继承了以太坊在智能合约和DApp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则在可扩展性、成本或其他特定领域进行了优化和创新,与以太坊形成了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以太坊兄弟们的生态协同
尽管存在竞争,但以太坊的“兄弟们”在很多时候也展现出了“兄弟齐心”的一面,它们共同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以太坊的“兄弟们”,无论是直接分叉的ETC,还是赋能主网的Layer 2,抑或是传承EVM精神的“表亲”们,它们都是以太坊庞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或许源于对以太坊局限性的反思,或许是对其愿景的延伸和拓展,共同构成了区块链领域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这些“兄弟”之间的竞争,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它们之间的协作,则构建了一个更加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价值互联网,随着以太坊本身(如The Merge、Sharding等升级)的不断演进,以及“兄弟们”的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以以太坊为核心的“区块链家族”,将在Web3.0的时代浪潮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它们不仅是“兄弟”,更是共同探索去中心化未来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