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粕、菜油价格的形成机制:成本和自身的供需是基础

编辑:房俊

期货公司正式员工,可在期货业协会官网上查询


成本和供需是决定菜粕和菜油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宏观分析、资金因素分析、相关品种分析,基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成本因素:包括进口成本跟踪和进口菜籽成本折算的菜油、菜粕成本。我国菜系的进口 95% 以上来自加拿大,进口以美元定价,因此成本分析的重点是对加拿大菜系供需分析和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菜油、菜粕的成本分析方面可以总结以下几个规律:

相对于豆粕而言,豆粕具有很强的成本支撑属性,因此豆粕的价格走势一般不会独立于国际大豆价格走势。菜籽的出粕率远低于大豆菜粕的成本支撑属性弱于豆粕。投资者不能依据成本因素作为交易的主要逻辑支撑。
大多数时候,菜油和菜粕的进口成本高于国内菜油和菜粕的期现货价格,也就是说,一年之内进口利润倒挂的时期为主。投资者需要关注进口利润顺挂的时期,商业进行套期保值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菜粕和菜油的供应:从平衡表的构成来看,菜粕供应包括菜籽进口量、进口菜籽压榨量和菜粕进口量,菜油供应包括菜籽进口量、进口菜籽压榨量和菜油进口量和国产菜籽折算菜油量。菜油供应曾经还包含这样一段历史:2008年至2014年我国实行菜籽临储收购政策2015 年之后取消,2015 年底开始实施供给侧改革,进行临储菜油拍卖,至 2018 年底,临储菜油库存所剩无几。
菜籽、菜油、菜粕全年的进口同比是增加还是减少,是国内菜油,菜粕的需求驱动,同时叠加加拿大菜籽的产量、其国内压榨以及出口的变化来共同决定的,这两方面的因素强弱未必一致,例如国内的需求旺盛,同时面临加拿大菜籽减产,则进口成本大概率会抬升。在菜系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内企业往往会根据进口利润和生产经营计划对远期船期提前进行采购,市场可以提前知道未来几个月的预期到港量,实际到港量和预期到港量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预期到港量和实际到港量对价格都会产生影响。进口菜籽全年的压榨量是由国内菜油、菜粕的需求驱动的。菜油、菜粕的预期需求增速和实际需求增速会存在差异,实际的需求增速是影响油厂压榨开机率的主要因素预期和实际的差异造成了油厂的库存波动,从而影响价格。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相关文章